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定制西装-城关区西装加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真正被列强瓜分的开始,其实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之前,中国虽然被英国和法国侵略,但是在其它的国家眼里还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

因为当时世界上的一哥就是英国,二哥也是法国,所以这两个国家联手来打中国,即使失败了也情有可原。但日本作为一个那么偏远,而且狭小的国家,竟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把中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清政府本身的软弱无能。

这场战争其实中国是有可能赢的。当时中国军舰在吨位上比日本军舰还要大,但是因为朝堂上大臣的错误战略把中国的海军全部都打没了。

我实在是很难想象在当时有几亿人口的清朝竟然连日本这么小的一个国家都没有打败,等甲午中日战争结束,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的国家为难了,每一个外国列强也看到了中国一个大蛋糕,都可以过来分一块。

刺伊藤博文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是怎么的?

1841年,伊藤博文生于日本长州藩熊毛郡束荷村,早年留学英国,之后加入了“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成为明治天皇重臣,多次出任首相。

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近代日本宪法就出自其手,他也被誉为“日本宪法之父”。但是,伊藤博文也是日本近代走向军国主义的帮凶。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起,凭借雄厚国力,不断对外扩张,朝鲜成为“大陆政策”的第一个目标。由于当时的朝鲜还是清朝的属国,日本要想强占朝鲜就得战胜清朝。日本伊藤博文内阁策划了入侵朝鲜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首席谈判代表伊藤博文,是日本首相,也是日本第一届首相,曾经四次组阁,是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更是沾满了中朝人民的鲜血的刽子手。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伊藤博文骄傲蛮横,狮子大开口,索赔白银2亿两,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这是伊藤博文对中国的犯罪。

伊藤博文这小子心特别的黑,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李鸿章向他下跪祈求看在往日情分上让清朝少赔点款,可是这个伊藤博文完全不顾及往日情分坚决拒绝了李鸿章的要求。

伊藤博文是一个狂热的侵略分子,以他为首的内阁早在1870年就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的侵略方针。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伊藤博文要求一个月交割,李鸿章认为“一月之限过促”,要求展限两月,并云“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饥甚”,一句话,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残贪婪的本性。

1909年10月,即日本吞并朝鲜的前一年。26日上午9时,老贼伊藤博文到哈尔滨与俄国财务大臣修订日俄密约,当伊藤博文抵达哈尔滨火车站时,朝鲜烈士安重根突破警戒线,对着伊藤博文连开三枪,榜首发枪弹击中伊藤博文时,他好像未及发觉,仍举步向前。第二发枪弹再次击中,伊藤扑倒。他身边的人赶上前扶掖。第三发枪弹紧随而至。局面登时大乱。

安重根当过猎人,身为抗日义兵久经沙场,是熟练的枪手,又是在那种生攸关的场合,打出7发子弹的时间不会超过5秒钟。5秒钟震惊日本,震惊世界。因为刺杀者是韩国青年,而被杀者是日本枢密院院长、伯爵、前日本首相、前韩国统监。这次斩首行动是认真筹划的,伊藤博文在劫难逃。

枪声响过,站台上的人都四散逃避,担任警戒的俄国军警猛扑过来,当即将安重根逮捕,并捆绑起来。身着黑西装、外着绅士外套,英俊威武的安重根,开枪之后并没有跑,他站在站台上一动不动,当确认伊藤博文确已倒在他的枪下时,才昂起头,用朝鲜语高呼三声“大韩万岁”。

安重根被哈尔滨的俄国当局引渡给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当第一次审讯时,他就向检察官列举了伊藤博文的15条罪状。1909年11月3日,日本驻哈总领事馆把安重根转送至旅顺,投人关东都督府监狱。在此,安重根受到10次审讯、6次公审,最后被判刑。

台湾同胞或海外侨胞热爱祖国的事100字

关于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的事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了祖国宝岛台湾。从那一刻起到台湾光复,岛内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累计牺牲、受害65万人,占当时岛内总人口的11%。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原副会长郑坚说。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更加艰苦卓绝。郑坚说:“《马关条约》签署后,日军从台湾北部基隆登陆,但一直打了5个多月才得以占领南部沿海的台南。日军伤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近一倍。台湾同胞的伤亡更惨重,仅在我家乡彰化八卦山一役,就牺牲了5000多人。”访问程锡铭先生,眼前侃侃而谈的,不是想像中的手拄文明棍、西装革履、墨镜盖住眼睛的归国华侨的形象,而是身着牛仔装、头戴帽子的艺术家。帽沿稍稍挡住了眼前的光线,却挡不住他炯炯有神的目光。他爽快、健谈,畅谈艺术经历和对生活的感受。

程锡铭首先是个热情的艺术家。他热爱文学,在文学领域躬耕不懈,出版了不少的剧本和散文集。他的创作处处关注群众的呼声,反映广大群众的生活。他又潜心研究书法,在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苦苦追求开其胸襟、壮其魂魄、述其心志、寄其情怀的书艺真谛的勤奋耕耘者”。

程锡铭对艺术的热爱达到痴迷的程度。谈到《正正堂堂》这首歌,程老依然满怀激情。他说,当听到这首歌,激动得不能入睡,半夜还“索性爬起床来,一口气写了近十幅书法作品……”正是这首歌,引出了他的一个书法作品展览。在艺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正正堂堂》,不仅成为他书法创作的源泉,也成为他作品展览的主题歌。

对艺术的热爱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在旅居哥斯达黎加的日子里,他和其他华人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哥国和众侨领一起争取到了“中国文化日”,并争取将其写进了哥国的《宪法》。他还身体力行地传承中国文化,邀请了两位中山书画家到哥国办个展;并教孙子学唐诗、唱中国歌曲,学习中国文化。谈到北京的书画展,程先生高兴地拿出他的作品和照片,耐心地详细介绍。照片上,他亲自唱主题歌,一家三代一起参加展览仪式,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艺术,是离不开生活的。程锡铭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以真情躬耕。使我们感受到:热忱,执着,这是生活和艺术的真谛!

近代中华屈辱的历史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民的故事

一、屈辱条约

1、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清廷原称“万年和约” ,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天津条约

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北京条约

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4、瑷珲条约

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5、《马关条约》

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中华儿女奋力抗争

1、刘胡兰

1946年秋, 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张自忠

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军,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4、狼牙山五壮士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不屈,毁掉,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5、赵登禹

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伤甚众。

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百度百科——天津条约

百度百科——北京条约

百度百科——瑷珲条约

百度百科——刘胡兰

百度百科——杨靖宇

百度百科——赵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