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进贤文港镇的婚嫁习俗

江西定制西装市场报价-江西西服团定

订婚:

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2.到订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订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

(1)金饰一套。包括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对戒一对,钻戒一枚(钻戒现在大概价格买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实也可以去金器店买裸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打造价格相差很大,大约可以节约35%,注:前提先问过家长,有些家长喜欢买24K的纯金觉得可以保值,年轻人就不喜欢了觉得土气)。

(2)喜糖。包括糖金杏一对。温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负责包括喜糖内的红包(目前红包50-100都有人放,视双方条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3)手表。过去为对表,现在鉴于各种电子产品都有手表的功能,只买一只给女方也很多。价格视各自对款式的喜好和经济条件而定,通常为一万左右。

而女方要购买的东西为:

(1)男方结婚订婚时所穿的西装一套,衬衫两件,领带两条,鞋子两双(休闲跟皮鞋各一双)休闲装两套,袜子一打,金器:手链和项链各一条(如果给伴郎的红包少于580就需要再买条衬衫给伴郎)。(金器这个偶不知道,我那时也没这么做)

(2)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选择,视情况购买。建议多跑几家,多比较,不然各方开价差别不小。送碗也得挑个日子,有“稳当”一说,“稳”谐音温州话的“碗”。现在市场的碗分骨质瓷和陶瓷,建议还是买陶瓷,耐高温不易裂,而且还不像骨质瓷那样日子久了容易积污垢。还有就是注意,最好买微波炉适用的,这点日后很实用。

(3)六样分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只给男方(六样在专门的店可买,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专门用脸盆和包装纸包好,需提早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去预定)。

3.订婚日:现在订婚酒席分两种,一种是中午女方家摆设酒席宴请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则由男方回请女方。另一种就是双方父母加上至亲好友一起于某酒店设宴订婚。一般现在市区选择后者的比较多,下午男方驱车盛装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并给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钱(皮箱钱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让姐姐出嫁拉着皮箱不肯走,你要给他钱他才肯放人,上辈人这么解释的,还有就是女方要是独生子女,就给女方的妈妈)。关于皮箱钱,也有是在结婚日给的。皮箱钱大概在5800-10800不等。到酒店后给双方父母敬茶,向亲朋好友敬酒以见证你们的爱情。

结婚:

1.决定下结婚的日子后就要开始去预定酒店布置酒席了,现在好象要提前一年预定酒席我晕,好日子大家都结婚啊。

然后就要先安个窝了,买房子和装潢当然是男方负责的,装潢就起码要2个月了,一般在订婚之后开始装潢。装潢好后房间内的家具由男方购买以外其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由女方负责打扮,所有带插头的,装饰的东西还有厨房的橱柜以及床上用品都有女方搞定。

2.拍婚纱照。要挑选好时间,

3月份是拍婚纱照最好的时间,天气好,风景好。要早点去预定,因为好时间大家都抢着去的。现在的3W、古摄影、时尚春天、中天私人摄影坊(最近刚听说)都不错,一改薇薇新娘等千篇一律的风格。最好趁做活动的时候去预定,送的东西多,价格也会相对便宜。拍照时建议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不要轻易听信化妆师的建议,他们都是带有利益的,一般没什么好推荐。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选影楼时弄清楚入册照片数(一般是50张,有些是40张的就太少了)和每增加一张的单价,这个各个影楼差别还是很大的,高的要50一张,少的30,最后造成总价的差别还是不小的。

3.婚纱。现在很多人都是买婚纱,有时间这也是好的,毕竟去苏州上海买来的要便宜很多,但要注意一点,苏州的质量一般都不大好。还有就是去一趟路费开销也不少,比较一下,租和买到底哪样合算。租的话温州现在的几家店分布是这样的:像百老汇、嫁衣工坊的一些租金很贵,嫁衣工坊有几件相当独特,就是价钱贵,好看晚礼服一般也要三千多,三件加加起来超万是肯定的。百老汇的一些一件就要上万。就穿一个晚上,这么贵,钱花得实在太冤枉。感觉柴桥巷有一家梦宫场嫁衣还不错,价格实惠,东西也比较精.

3.结婚那天敬酒程序自己不必担心,礼仪公司摄像的人对这些套路一清二楚,他会边拍边指导你怎么敬酒的,只要照着做就好了。

4.女方给男方家人的礼物。

(1)地瓜爷地瓜娘。给地瓜爷和地瓜婆都得买礼物。我当初正值夏天,就给地瓜爷买了件鳄鱼的T恤,给地瓜娘买了条项链。给地瓜爷地瓜娘都要买一双鞋子,尤其是地瓜娘,还得在鞋子里放双袜子,“鞋袜”谐音温州话的“闲摸”,就是她在闲暇时能够帮你打理打理家务。

(2)地瓜娘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男方的舅舅阿姨。通常是每人买一条被子或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价钱通常在两三百元。

(3)男方的亲兄弟姐妹。有哥哥弟弟的通常是买件衬衫或其他衣服。有姐妹的通常是戒指或是项链。还有兄弟姐妹的配偶视同兄弟或姐妹。

5.结婚前几天的准备。

(1)摄影租车礼花,不过这些到关系不到现在满大街的礼仪公司有全包的。

(2)司仪。请不请就看个人喜好,总觉得你酒席多的话司仪又搞半天你忙到晚上12点也别想好,你等的了人家也等不了啊。司仪请得好的话还可以,万一水平太差或其他什么的,反而会破坏了婚礼气氛。

(3)预定化妆师。

4.结婚前晚新娘去做个美容去个角质就行了,如果有跟装妆的话,结婚当日就不用起那么早了,现在美容师都是直接上门来的9点多起来去做个头发做指甲然后吃饭,中午这顿后下一顿可是要到第二天的中饭啊,这里要提醒大家还是要吃饱啊,呵呵。。。然后到一点多化妆师到家穿上婚纱,披上披肩,化妆和发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多。这里要提醒的是,要注意提前电话通知化妆师自己的婚纱是什么颜色和风格的,这样便于她会准备相同颜色和风格的头饰。

男方也是差不多吧,没女的那么麻烦,4点钟的时候新郎和伴郎就要出发到女方家中去接新娘了(现在是越来越早了,因为现在酒店一般有多对新人同时结婚,早到的风水好,为了抢风水,现在新娘都很早到,而不像过去那样客人等新娘了),到了新娘家后伴娘就会想些花招为难新郎,最后当然也是红包搞定才开门,(红包是50块左右,温州这边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正好一桌)然后就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所有的男方亲戚随车一起到新房。这里讲下车,温州这边是租车,香烟是一定要递的,否则有些不好的司机就会故意开快开慢,这样就不成队行,录象拍起来就不太好看。然后到新房里就是敬茶和汤圆排录象,还有一定记住敬东西时的长辈次序,否则就会被人说闲话了。

接下来就是又一路车开到酒店,然后就是舞狮子,然后给红包(红包是1人10块,总共60)。接下来就是有些伴郎会拿那种喷喷彩带来狂喷新人和伴娘。建议新娘把头纱放下来,而伴娘建议准备件有帽子的旧衣服,进去前先把帽子戴好,呵呵。最后一关当然是敬酒,这个是最重要,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大家各自发挥,在此也免了,还要注意中间新娘要换婚纱和发型。还要注意下的就是现在是男方送给女方4桌酒席包括红包,多出来的酒席就是女放自己负责了,而红包当然是由各自的家长收。

江西樟树婚礼习俗有哪些?

订婚:

1.双方父母见面协商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目前比较大众化的是10.8万,但主要视双方经济条件而定。所收礼金按经济条件情况返还,如果女方条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话返还给男方38888-58888不等。如果女方条件不错,就直接收下全部礼金并购置一辆轿车给男方。

2.到订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订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

(1)金饰一套。包括耳环,手镯,(脚链),项链,对戒一对,钻戒一枚(钻戒现在大概价格买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其实也可以去金器店买裸钻选择自己喜欢的式样打造价格相差很大,大约可以节约35%,注:前提先问过家长,有些家长喜欢买24K的纯金觉得可以保值,年轻人就不喜欢了觉得土气)。

(2)喜糖。包括糖金杏一对。温州喜糖分大小,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负责包括喜糖内的红包(目前红包50-100都有人放,视双方条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

(3)手表。过去为对表,现在鉴于各种电子产品都有手表的功能,只买一只给女方也很多。价格视各自对款式的喜好和经济条件而定,通常为一万左右。

而女方要购买的东西为:

(1)男方结婚订婚时所穿的西装一套,衬衫两件,领带两条,鞋子两双(休闲跟皮鞋各一双)休闲装两套,袜子一打,金器:手链和项链各一条(如果给伴郎的红包少于580就需要再买条衬衫给伴郎)。(金器这个偶不知道,我那时也没这么做)

(2)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选择,视情况购买。建议多跑几家,多比较,不然各方开价差别不小。送碗也得挑个日子,有“稳当”一说,“稳”谐音温州话的“碗”。现在市场的碗分骨质瓷和陶瓷,建议还是买陶瓷,耐高温不易裂,而且还不像骨质瓷那样日子久了容易积污垢。还有就是注意,最好买微波炉适用的,这点日后很实用。

(3)六样分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只给男方(六样在专门的店可买,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专门用脸盆和包装纸包好,需提早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去预定)。

3.订婚日:现在订婚酒席分两种,一种是中午女方家摆设酒席宴请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则由男方回请女方。另一种就是双方父母加上至亲好友一起于某酒店设宴订婚。一般现在市区选择后者的比较多,下午男方驱车盛装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并给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钱(皮箱钱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让姐姐出嫁拉着皮箱不肯走,你要给他钱他才肯放人,上辈人这么解释的,还有就是女方要是独生子女,就给女方的妈妈)。关于皮箱钱,也有是在结婚日给的。皮箱钱大概在5800-10800不等。到酒店后给双方父母敬茶,向亲朋好友敬酒以见证你们的爱情。

结婚:

1.决定下结婚的日子后就要开始去预定酒店布置酒席了,现在好象要提前一年预定酒席我晕,好日子大家都结婚啊。

然后就要先安个窝了,买房子和装潢当然是男方负责的,装潢就起码要2个月了,一般在订婚之后开始装潢。装潢好后房间内的家具由男方购买以外其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由女方负责打扮,所有带插头的,装饰的东西还有厨房的橱柜以及床上用品都有女方搞定。

2.拍婚纱照。要挑选好时间,

3月份是拍婚纱照最好的时间,天气好,风景好。要早点去预定,因为好时间大家都抢着去的。现在的3W、古摄影、时尚春天、中天私人摄影坊(最近刚听说)都不错,一改薇薇新娘等千篇一律的风格。最好趁做活动的时候去预定,送的东西多,价格也会相对便宜。拍照时建议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不要轻易听信化妆师的建议,他们都是带有利益的,一般没什么好推荐。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选影楼时弄清楚入册照片数(一般是50张,有些是40张的就太少了)和每增加一张的单价,这个各个影楼差别还是很大的,高的要50一张,少的30,最后造成总价的差别还是不小的。

3.婚纱。现在很多人都是买婚纱,有时间这也是好的,毕竟去苏州上海买来的要便宜很多,但要注意一点,苏州的质量一般都不大好。还有就是去一趟路费开销也不少,比较一下,租和买到底哪样合算。租的话温州现在的几家店分布是这样的:像百老汇、嫁衣工坊的一些租金很贵,嫁衣工坊有几件相当独特,就是价钱贵,好看晚礼服一般也要三千多,三件加加起来超万是肯定的。百老汇的一些一件就要上万。就穿一个晚上,这么贵,钱花得实在太冤枉。感觉柴桥巷有一家梦宫场嫁衣还不错,价格实惠,东西也比较精.

3.结婚那天敬酒程序自己不必担心,礼仪公司摄像的人对这些套路一清二楚,他会边拍边指导你怎么敬酒的,只要照着做就好了。

4.女方给男方家人的礼物。

(1)地瓜爷地瓜娘。给地瓜爷和地瓜婆都得买礼物。我当初正值夏天,就给地瓜爷买了件鳄鱼的T恤,给地瓜娘买了条项链。给地瓜爷地瓜娘都要买一双鞋子,尤其是地瓜娘,还得在鞋子里放双袜子,“鞋袜”谐音温州话的“闲摸”,就是她在闲暇时能够帮你打理打理家务。

(2)地瓜娘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男方的舅舅阿姨。通常是每人买一条被子或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价钱通常在两三百元。

(3)男方的亲兄弟姐妹。有哥哥弟弟的通常是买件衬衫或其他衣服。有姐妹的通常是戒指或是项链。还有兄弟姐妹的配偶视同兄弟或姐妹。

5.结婚前几天的准备。

(1)摄影租车礼花,不过这些到关系不到现在满大街的礼仪公司有全包的。

(2)司仪。请不请就看个人喜好,总觉得你酒席多的话司仪又搞半天你忙到晚上12点也别想好,你等的了人家也等不了啊。司仪请得好的话还可以,万一水平太差或其他什么的,反而会破坏了婚礼气氛。

(3)预定化妆师。

4.结婚前晚新娘去做个美容去个角质就行了,如果有跟装妆的话,结婚当日就不用起那么早了,现在美容师都是直接上门来的9点多起来去做个头发做指甲然后吃饭,中午这顿后下一顿可是要到第二天的中饭啊,这里要提醒大家还是要吃饱啊,呵呵。。。然后到一点多化妆师到家穿上婚纱,披上披肩,化妆和发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多。这里要提醒的是,要注意提前电话通知化妆师自己的婚纱是什么颜色和风格的,这样便于她会准备相同颜色和风格的头饰。

男方也是差不多吧,没女的那么麻烦,4点钟的时候新郎和伴郎就要出发到女方家中去接新娘了(现在是越来越早了,因为现在酒店一般有多对新人同时结婚,早到的风水好,为了抢风水,现在新娘都很早到,而不像过去那样客人等新娘了),到了新娘家后伴娘就会想些花招为难新郎,最后当然也是红包搞定才开门,(红包是50块左右,温州这边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正好一桌)然后就是九个伴娘加新娘所有的男方亲戚随车一起到新房。这里讲下车,温州这边是租车,香烟是一定要递的,否则有些不好的司机就会故意开快开慢,这样就不成队行,录象拍起来就不太好看。然后到新房里就是敬茶和汤圆排录象,还有一定记住敬东西时的长辈次序,否则就会被人说闲话了。

接下来就是又一路车开到酒店,然后就是舞狮子,然后给红包(红包是1人10块,总共60)。接下来就是有些伴郎会拿那种喷喷彩带来狂喷新人和伴娘。建议新娘把头纱放下来,而伴娘建议准备件有帽子的旧衣服,进去前先把帽子戴好,呵呵。最后一关当然是敬酒,这个是最重要,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大家各自发挥,在此也免了,还要注意中间新娘要换婚纱和发型。还要注意下的就是现在是男方送给女方4桌酒席包括红包,多出来的酒席就是女放自己负责了,而红包当然是由各自的家长收。

春节变化(数字)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和他身边的***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这位***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福利怎么样?

不错。

龙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模式和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尊重岗位价值差异,对外求竞争,对内公平。建立了不同岗位类别的薪酬体系,使员工能够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并获得公平的人才价值回报。

公司依法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公司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公司每年为一线员工提供工装,为物流职能人员提供定制品牌西装,每年夏季发放防暑降温补贴,春节、国庆、中秋节提供节日福利,提供午餐补贴为员工的每个工作日。公司配备便利、舒适的员工食堂和设施齐全的家庭公寓。公司重视员工权益,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充分享受”的原则,充分保障员工的权益,包括带薪年假;公司实施“员工关爱”工程,设立专项基金,从“大事家务”三个方面,帮助危难员工,锦上添花,解除员工后顾之忧,让员工安心工作, “家庭温暖”和“服务年资”。

1、公司简介: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工”,是十一届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李新彦先生于1993年在福建省龙岩市成立的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 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3339); 2009年,公司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24位;营业利润率增速世界第四,销售额增速世界第五,平均资产收益率世界第六。

2、公司发展,公司在福建、上海、江西、河南四大基地拥有19家全资子公司,生产厂房面积4000余亩,员工11000余人。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百强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之一;龙工(上海)机械有限公司、龙工(上海)侨翔公司先后荣获“优秀工业企业”、“市文明单位”、“纳税百强单位”、“先进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上海。

2006年,公司董事会在全面总结十年来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国际市场的前沿,制定了“ 2006年至2020年“第二轮创业”,全面贯彻“国际定位、跨越发展”战略,以效率促未来,努力推动世界_工程机械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踏上“国际化定位、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征程。从“中国名牌”到“世界名牌”的战略跨越。目前公司业务拓展需要技术人员和高级液压研发人员; D 工程师很长时间了。欢迎您在液压人才网投递简历。

彭中天的人生思考

两年前,彭中天在45生日之后,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惑。于是追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我目前拥有的一切是否就是生命的全部?”彭中天说。这时候他发现,之前所做的选择、所走的路虽说是自己的选择,但都是被一种外在力量推着往走,“无论是考大学还是下海经商,所有人生必经阶段都不是我发自内心最想做的事情”,他说,“我想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他安静地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终于发现从骨子里渗透的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才是他未了的情结。多年前,彭中天特意带他的父亲到黄山参观他们开发的项目,那时他很自豪地对父亲说:“您是在纸上画画,我是在地球上作画,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意义都一样。”如今,对于很多事物他发生了180度的完全改观。“企业历经百年之后有多少还会存活,100家最多有1家;而艺术家的作品历经百年之后有多少还会被铭记,100个至少有98个是如此。更不用说,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之价格会在市场上翻多少倍。”这成为了他投身文化艺术产业最原始驱动力。

从事金融投资二十余年,面对风云变化的资本市场,此时的彭中天也愈加理性且睿智。当看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遇的破坏时;当听闻为了获取暴利而将道德底线置若罔闻的商业行为时;当目睹人们的内心因为没有信仰而开始迷失且狂乱时,他开始重新思索财富对于生命的真实意义。“财富只能被继承和消耗,但文化却可以被传承和发扬。人类世界最后留下的是文化的积淀而不是财富的积累”,所以他说,“财富对于一个人而言,获取财富是人的一种能力,而如何运用财富则体现的是你的智慧”。

如今的他,意欲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去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出于内心的那一份警醒,还包括一份责任。“当下时代的特点,一是消耗性经济向循环经济型转型,二是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三是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郭梓林一一分析说。作为彭中天走向文化艺术产业的领路人,他不遗余力地对彭给予支持。“如果说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那中国会输出怎样的价值观?它不是靠向世界输出低廉的牛仔裤和鞋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告诉世界一个怎么生活,怎么生存,什么是好与坏,美与丑”,郭梓林说,“只有从经济上把握了文化和艺术的话语权,中国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被忽略的中国文化,曾经的断层让其难以维系;被低估的艺术品价值,也经由西方市场来把控。这一切成为了彭中天如此竭尽全力地用金融的手段去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最大理由。“艺术品产权交易的出现,是一个新业态的诞生,实现的是艺术市场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彭中天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已经推出中国首个艺术品资产包,虽然只是探索阶段,但金融与艺术的嫁接必然成为趋势。因为当艺术品投资成为大众行为之后,它可以让社会闲散资金聚集到文化艺术市场而不是去冲击物质市场;另外以往的艺术品投资都是财富大佬对优秀艺术家的游戏,随着艺术品产权的分割,大众也可以进行艺术品投资。优秀的艺术作品从此不仅可为个人收藏,也可放在博物馆为大众分享,更具意义的是人们在分享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收益。” 一直以来都是用数字理性分析的彭中天,此时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美术是先有美才有术,美是灵魂,术是载体。只有让艺术回归艺术,才可让艺术家的创作更加纯粹,而不用在创作的同时还想着自己的作品可以卖多少钱。当艺术品进入流通阶段之后,艺术品的价值很直接就能体现出来。虽然短期内会有投机或炒作行为出现,但随着艺术种类的逐渐丰富,还有人们对于艺术作品审美能力的增强,人们的投资也会愈加趋于理性。而且只有真正经历市场洗礼的艺术作品才能最终能体现出其最大的价值。”

谈到这里,彭中天的愈加兴奋。“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光艺术品,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可以将其产权价值借用市场的方式去评判和定义,并以证券化方式对这种评定后的价值进行分割乃至交易,这样就为金融业创新思维和实践、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更新的融资平台、更大限度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与这个想法相映照的是,近几年来,彭中天先生集中了全部的精力和功力来推动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构建。“文化产业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在低水平徘徊,要实现由产品向资本市场的跨越,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从产品到产权,从小众到大众,从资源到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具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仅代表了观念的进步,业态的改变,而是对文化生产力的一次彻底解放,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投资与消费需求的主动对接;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文化要守正,但不能守旧,落后要挨打,文化要出奇,在锐意创新的同时处理好质与量、本与末、是与非的关系。”语气坚定的彭中天此刻完全表露出“科瑞六君子”特有的事业豪情:“文化传承于文化,思想产生于思想!谁能定义一个时代,谁就将是时代的领导者,谁能顺应一个时代,谁就将是时代的领跑者。”

彭中天现在一直说自己是行走在“三界”(商界、政界和文化界)的边缘人。他不仅是老资格的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也曾经是江西省最年轻的政协常委,他把参政议政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和严谨的职责,推崇“语不惊人不休”。如今他开始逐渐淡化自己身上的商业标签。这些年来,他从科瑞身上去思考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他还追根溯源至中国传统文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生存之本。此时,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全然的变化。他不仅抛却穿了二十多年的西装领带,并且开始推崇中式服装的穿着,原因很简单,“不想再受束缚,而中式服装穿得很舒适自在,所谓名牌服装只是时尚流行的高端,而自我定制的服装才是装束文化的经典”,他说。他开始写书论著,空闲时还乐此不疲地在博客上发表观点,以完全开放之心态包容各种看法。在这过程中,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可触碰。在当天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中可见一斑。午餐时他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有人通过他儿子所在的学校取得他的****,并以学校的名义与他谈生意。对此他表示出很生气,当场对对方进行了批评:“你们是教育机构,不能利用孩子来达成自己的商业目的,这很不道德。”他一脸的严肃,丝毫不顾忌自己此刻性情的流露。这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汉子,而他本人也坦言唯有激情才是自己做事的动力。而这种激情也曾在那天转化成深沉感染了在场的人:“如果不是儿时的老师以伤害到我自尊的言语刺激我,我可能就不会报考财经学院了;如果不是在银行里一直得不到提拔,我也不可能下海;如果。。。。。。,一生中总会遇上你当时接受不了的人和事,而正是这些人和事却促成了你人生转折的关键点,这兴许就是命运的安排,所有这些人和事都让我现在心存感激,由衷的感激。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实在太多,如果要列出名单,那将是长长的一串,此时此刻,唯有谢天谢地这个词才能表达我真实的心情。”

虽然驰骋商场多年,而他其实更向往文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一直保留着士者忧国忧民的个性。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断层,还有贵族文化的荣辱感基本消失殆尽的现状,他在困惑中开始觉醒,并一直不停地在思索,最终认识到只有中国文化之传统精髓才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安身立命之根本。

对于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宝藏,彭中天爱之若狂,对今天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腾飞,彭中天更是盼之若痴、呵之如珠。眼前的这位成功的商人俨然是一位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振兴的虔诚守护者和激情推手。

壮年逢盛世,恨不入青史;回眸皆往事,善待进行时。

谁能想到这首充满士子情怀的吟颂竟出自这位成功企业家的笔下。就在本文定稿之日,彭中天先生把爱子送到了香山脚下,寄宿于接受国学启蒙教育的私塾,尽管爱子只有11岁。